一個普通的愛樂人弄懂一首曲子的來龍去脈,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尤其是當這首曲子從未被人提起過,
而你又特別喜歡時,你該問誰呢?
三十年來我經常被這樣的問題困擾著,因為,我喜歡的東西,想瞭解的事,想得到的答案,和大多數「
正常的」愛樂人截然不同,他們通常不會關心這些問題。
於是,許多答案祇能自己去尋找,不管需要多長的時間。在許多事情上沒有耐心的我,卻熬得住這種寂
寞。「向祖國告別」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我第一次聽到它是民國六十九年九月,在國父紀念館演出的一場國際民俗舞蹈表演會上。上場的第一支
舞叫「波蘭之花」,採「組曲」的形式,將波蘭的五種「國家舞蹈」一次表演完畢。表演非常精彩,你
一定會被波蘭舞蹈旋律的美麗,哀愁美麗絕倫的波蘭傳統服飾,舞蹈氣勢的壯觀,給迷住了。
隔年七月,「波蘭民俗音樂」的專題唱片,由弦歌唱片出版社發行,祇有跟張慶三老師很熟的人,才會
知道這個消息。我買了這張唱片並做成錄音帶,經常拿出來聽,對這張專輯的旋律熟悉的不得了。唯一
的問題是,曲子的名稱都是波蘭文,一個英文字都沒有。
專輯上的第一首曲子是「Pozegnanie Ojczyzny」,是一首典型的「波蘭舞曲」,也是表演會時最先上
場表演的「群舞」(group dance)型態的舞蹈。波蘭有五種主要的「國家舞蹈」(Polish National
Dance),不論是音樂會或是舞會,通常都由「波蘭舞曲」打頭陣。
「波蘭舞曲」(Polonaise)是一種很特殊的音樂型式(music form)和舞蹈型式(dance style),波
蘭文叫Polonez。嚴格說來,「波蘭舞曲」並不是一種真正的「舞蹈」,而是一種行列型態的「儀式」
(Procession),起源於一種波蘭民俗舞蹈的旋律,可追溯到十六世紀末的1585年。早期是一種「大行
列」(Grand March)型態的舞蹈,由士兵在舉行慶典的時候特別演出,逐漸在宮廷舞會中風行起來。風
行的原因不明,可能是宮廷舉辦「狂歡節」的舞會時,有人扮成士兵做即席表演而獲得熱烈的讚賞,因
而形成一種慣例,再從慣例中變成舞會必備的節目。也有人說波蘭舞曲來自瑞典的「波斯卡」(Polska)
,因為波斯卡和波蘭舞曲的結構很相近。總之,波蘭舞曲的說法很多,都沒有確切的依據。
1645年左右,女性逐漸加入表演的行列中,為舞會增添更多的色彩,於是為社交禮儀的緣故,雙人舞型
態的波蘭舞曲開始出現,到1790年時,波蘭舞曲被指定為第一種「國家舞蹈」,在各種慶典活動中演出
。
「波蘭舞曲」通常以「儀式舞蹈」的型式做群舞的演出,講究隊形的變化和整體對稱和諧的美感,表演
前都需要由「舞蹈老師」(Dance Master)事先指定配樂,編好舞蹈的程式,規定好隊形變化的順序和
方向,才能在表演時呈現出最好的現場效果。由於表演「波蘭舞曲」需要眾多的舞者參與,至少要八對
十六個人才能演出,人數越多越壯觀,隊形變化越是複雜,所以表演的機會反而少了。
大約過了十年,我想起當時中央圖書館分館藏有一套「葛羅夫音樂大辭典」(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於是到新生南路一段和八德路一段交叉口的分館二樓,找到「Polonaise」的
解說,赫然發現上面指出最著名的波蘭舞曲乃波蘭王子暨音樂家M.K. Oginsky創作於1831年的
「Pozegnanie Ojczyzny」,英文名稱是「向祖國告別」(Farewell to my Fatherland)。
問題又來了,M.K. Oginski究竟是何許人也?翻遍整套葛羅夫都沒有再看到任何補充說明。如此又過了
六年,來到1995年,一開年我便奉派至曼谷,負責泰國烘焙機器市場的行銷業務。我們的泰國分公司位
於曼谷著名的「素坤逸大道」(Sukhumvit Road)七十一巷(Soi 71)內,距離曼谷市中心約有五公里
遠。我很快就發現波蘭駐泰國大使館(Polish Embassy)就位於素坤逸大道開頭的十一巷附近。我決定
立即打電話給波蘭大使館,看能不能挖到一些寶?
經過許多次的電話和傳真往來,直到五月初一個週末的上午,我終於見到了負責文化業務的一等秘書Mr.
Strawsky,從他手中帶回一套「波蘭民俗音樂集」(Polish Folk Music Collections),內含十二卷
錄音帶,其中一卷就是Polonaise的演奏專輯,當然也包括了這首「Pozegnanie Ojczyzny」。但一整套
錄音帶除了目錄以外,沒有任何音樂資料的補助說明。當年電腦網路技術才剛開始公開,仍未普及,有
關波蘭的資訊幾乎完全沒有。雖然如此,我仍然非常得意和感激於這次的意外收穫。
直到2000年,我前往德國探訪啤酒館的前夕,終於從網路中找到M.K. Oginsky的資料,距離第一次聽到
Oginsky的名曲以來,二十年的光陰從眼前靜靜的流過。
1765年9月25日,Oginsky出生於華沙附近的Guzow,他是貴族的後裔,爵位的繼承人。他的祖父Tadeusz
是Trotsk地區的執政者,他的父親Andrzej是立陶宛(Lithuanian)的將軍,也是作曲家Michal
Kazimierz Oginsky(1728-1800)的表兄弟。
M.K. Oginsky跟隨立陶宛的宮廷音樂家Jozef Kozlowsky(1757-1831)學習鋼琴,直到1786年。接下來
的幾年跟隨Jarnovic,G.B. Viotti等人學習小提琴。他並沒有正式拜師學作曲,但終其一生都在自修創
作。
Oginsky擔任過波蘭駐海牙(1789),倫敦(1790)與荷蘭(1791)的外交官。在一連串變動歲月中,他
曾加入反抗團體Targowica對抗俄羅斯和瑞典,但最後成為抗暴團體Kosciuszko執委會的委員。他成立了
自己的騎兵團並擔任團長,和外國入侵勢力對抗。1794年他移居義大利,仍然繼續抗暴運動。他曾到君
士坦丁堡(Constantinopole)擔任波蘭的移民官員,於1802年回到波蘭,住在Wilno附近Zalesie的大宅
邸,在那裡寫作回憶錄和作曲。1811年他加入「立陶宛大公國」(Grand Duchy of Lithuania),成為
沙皇的擁護者,擔任沙皇的參議員。1815年維也納會議(Conference of Vienna)後,他前往義大利,
定居在佛羅倫斯(Florence),1833年10月15日病逝。他的墓碑還可以在Santa MariaNovella的教堂中
看到。
M.K. Oginsky的生平如上所述,他創作的波蘭舞曲大約有二十首,以這首「向祖國告別」最為知名,在
華沙、柏林、維也納、德勒斯登、布拉格、巴黎和倫敦等城市,以不同的編曲發行過許多版本,但手稿
無法尋獲。這首曲子曾加入歌詞,成為合唱曲,有波蘭文和俄文兩個版本。他也曾經為討拿破崙的歡心
,創作過一部歌劇,法文名稱是「Zelis et Valcour ou Bonaparte au Caire」(1799),以爭取拿破
崙的支援,但未獲青睞,以致功敗垂成。
「向祖國告別」是Oginsky定居佛羅倫斯後的作品,由三個主題構成,第一個主題描寫愉快的年輕時代,
幸福的家園生活,第二個主題描寫抗暴運動,第三個主題描寫定居義大利後的回憶。以A小調創作,類似
莫札特的四十號交響曲,全曲洋溢著悲傷感懷的情緒,令人百聽不厭。
十九世紀中葉,Oskar Kolberg將民間流行的波蘭舞曲做成完整的報告,這時的波蘭舞曲都祇有一、二個
很短的主調,不斷的重覆而已。最古老的旋律取名為「Oj, chmielu, chmielu」是「跳躍舞」(hops
dance)的型式,通常在民間婚禮進行中演唱和表演「戴花冠的新娘」(capping of the bride)。較
為嚴謹和繁複的作品在「大波蘭」(Wielkopolska-Greater Poland)和Kujawy兩個地區發展開來。
隨著波蘭舞曲逐漸脫離為婚禮伴唱的角色,而演變成專門的器樂曲,並取得獨立的角色,旋律的取材越
來越廣泛,裝飾音越來越豐富。波蘭舞曲開始出現在「三段體」的作品之中,夾在「小步舞曲」
(minuet)的中間段落裡,或放在「輪旋曲」(rondo)之後。「音樂之父」巴哈著名的「第六號法國組
曲」和「第二號管弦樂組曲」,便安排了這樣的段落。巴洛克時期的德意志作曲家們在波蘭舞曲的創作
上有傑出的成就,像特雷曼(Georg Telemann),威廉巴哈(Wilhelm Friedmann Bach),基恩柏格
(Johann Philipp Kirnberger),約翰修伯特(Johann Schobert)以及莫札特等人,都有精彩的作品
。十九世紀後,波蘭本土音樂家才開始創作真正具有波蘭風格的波蘭舞曲,代表作曲家有M.K. Oginsky
、Wojciech Zywny、Jozef Elsner、Jozef Kozlowski和Karol Kurpinski。他們的作品在歐洲廣泛流行
,尤其是沙龍音樂會上最常聽到。
成就最大的波蘭舞曲作曲家非蕭邦(Fryderk Chopin 1810-1849)莫屬,他為鋼琴創作的波蘭舞曲忠實
強烈的反映出波蘭的民族性格。波蘭舞曲也在室內樂,協奏曲和歌劇中大放光茫,在這些作品中,波蘭
舞曲通常都以「波拉卡」(Polacca)的義大利文為名。最不可思議的發展卻是從俄羅斯起家,當俄羅
斯佔領波蘭時,他們被這種特殊的節奏迷住了,當沙皇或將軍之類的統治者出現在典禮前,都會以波蘭
舞曲演奏。俄羅斯的作曲家們也將波蘭舞曲放進歌劇作品中,反映了當時的實際狀況,像穆索斯基著名
的歌劇作品「波裡斯古德諾夫」(Boris Godunov),柴可夫斯基的歌劇作品「尤金歐尼金」(Eugene
Onegin),都有極精彩的波蘭舞曲樂段。
美國在1815年後開始風行波蘭舞曲。設於紐約的The Kosciuszko Foundation 於1982年出版「十九世紀
的美國-波蘭音樂史」(A History of Nineteenth Century American-Polish Music,1982),主編亞
歷山大楊塔(Aleksander Janta)列出29首波蘭舞曲,有七首是Oginsky創作的,其中兩首指定向抗暴團
體領袖Tadeusz Kosciuszko致敬。
M.K. Oginsky和「向祖國告別」的故事差不多可以結束了,喔,不,我還想多聽幾個不同的版本吶。
2003年12月中旬,我走進民生西路雙連捷運站出口旁的「韻順唱片」門市,找到了「向祖國告別」的第
二個版本,1982年出版於當時尚未分開的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標題名稱為「著名的管弦
樂版波蘭舞曲」(Famous Orchestral Polonaises),Ondrej Lenard指揮「布拉堤斯拉瓦電台交響樂團
」(Radio Bratislava Symphony Orchestra)灌錄的版本。
儘管花費了23年的時間,我才真正瞭解「向祖國告別」的秘密,也才聽過三個版本,但我確實真實的付
出過,努力過。至此,我可以說了無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