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術天地(20)

維也納華爾滋Change Step舞步的技術問題探討

轉載自「舞世界月刊」183期
作者:沈寧遠;IDTA Fellow / Facebook摩術學堂社團主持人
摩術學堂:http://www.facebook.com/groups/BTSociety/




這最簡單的舞步還要討論嗎?沒錯,今天的摩術天地就要來討論這摩登舞中最簡單、大家都會跳的舞步Change Step,愈簡單的東西愈重要,您不覺得嗎?

一、首先要說明一下,維也納華爾滋因為是繞著舞池逆時針持續的移動與轉動,所以會因為舞池的大小或舞池是否擁擠,而改變其過彎的轉度。因為轉度的彈性比較大,所以舞步的跳法就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不過還是有技術上的原理與原則在裡面(其實所有的摩登舞蹈都是這樣)。意思是,從運動力學上來看,它還是有最好(最容易)跳的跳法,這就是我們這裡要討論它的原因!因此,後面的討論方向在:哪種跳法最簡單容易?在運動階層裡談舞蹈,最簡單容易的跳法就是對的跳法!

二、筆者手頭上有四本內容都不一樣的書(IDTA沒有出版維也納華爾滋的技術書籍),為了節省篇幅,我把比較有代表性的兩本貼在下面(以RF Change Step 為例),給大家參考比較,並當做探討Change Step舞步的研究標的。

1. ISTD_1994:

2. UKA_2006:

三、在討論之前先說說筆者手上的這四本技術書籍。其中有三本是以協會名義出的書(ISTD, UKA, WDSF),原則上這應該會比另一本以個人名義(Harry Smith-Hampshire_1996)出的書來的客觀一些。又WDSF的書是2012年才新出版的,它問市的主要原因是WDSF希望創新WDC的傳統跳法(加進來了很多舞步)。但因為是第一版,所以應該會有一些內容待考驗,不過WDSF在傳統舞步上其實和UKA是非常接近的。因此,針對傳統的維也納華爾滋舞步來說,我認為UKA2006年版的那本書應該是比較可靠的,一來比另兩本新,二來也已經過了一些時間的考驗。因此,針對傳統的維也納華爾滋舞步,如果要看技術書籍,推薦以UKA的書為主要參考對象。

四、下面有四個問題,讓我們依序的來探討(其實我們只是拿Change Step這個舞步做代表,透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希望大家能對整個維也納華爾滋舞有更深刻的理解)。

1. 第一個問題:上面兩張舞步表RF Change Step舞步的跳法有何不同?為什麼ISTD和UKA的跳法會有這麼大的不一樣?

1).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因為我們將以UKA為參考版本,所以先看看UKA的舞步表裡的RF Change Step是怎麼跳的。

A. 從面對斜中央開始跳,三步轉1/4,結束在面對斜牆壁的方位上。轉法是前一步和第一步之間轉1/8(1/8 between preceding step and 1),第1-2步再轉1/8,升降是早升高的型態(Rise e/o 1)。

B. 因為預轉了1/8,所以第一步右腳是往LOD移動,然後升高再轉1/8到面對斜牆壁(1-2轉1/8),也就是全部的1/4轉度都是轉在右腳上。第二步左腳是結束在斜前進的步位上,面對斜牆壁左腳斜前進,自然就是繼續往LOD移動,然後第三步右腳併左腳不轉,結束在面對斜牆壁的方位上。也就是說:根據UKA的書,RF fwd Change Step 的舞步是全程往舞程線方向移動的!

2). 再來看ISTD_1994的版本。ISTD的跳法簡單說就是從面對斜中央曲轉跳到面對舞程線,三步只轉1/8而且是曲轉。曲轉的意思就是它不是直線的移動,而是弧形的移動,而且1/8的轉度平均轉在三步內(1/8 between 1-3)。

3). 大家有沒有發現雖然是一個最簡單的RF Change Step舞步,但是兩個協會的跳法卻差異甚大。因此接下來就自然會有一個很嚴肅的問題,為什麼它們要這樣?簡單的答案是:Change Step的功能在於銜接左右轉,因此ISTD的RF Change Step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它的Reverse Turn舞步跳法和UKA不一樣,ISTD是從面對舞程線開始跳,所以前接步RF Change Step只能轉1/8;而UKA則是從面對斜牆壁開始跳,所以RF Change Step要轉1/4。………….. 那為什麼Reverse Turn 的跳法要不一樣?這就說來話長了,我們把問題留到最後面再來談。

2.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RF Forward Change Step要預轉1/8?

1). 所謂預轉(1/8 between preceding step and 1),就是第一步(驅動步)腳的移動方向和重心腳的腳尖方向並不一致的意思(邊轉邊往移動方向直進)。嚴格來說,所有的擺盪舞蹈都不該有這種預轉的動作,因為這是不符合人體結構的移動方法(因為膝關節的彎曲方向和移動方向不一致,所以移動會比較沒有效率,而且容易造成身體的傷害)。另外,這種轉動和移動同時間發生的動作方式對引導與跟隨來說,也是非常困難的,自己一個人做或許沒問題,但是跟隨的人就難了。因此,正常情況下,這種技術非萬不得已不會輕易使用。

2). 那為什麼維也納華爾滋裡的舞步都在用這種轉法?答案是:因為萬不得已!最重要的原因是維也納華爾滋舞步(Natural Turn, Reverse Turn)的轉度必須三步要轉1/2,才能不改變運動方向的沿著舞程線持續移動(正常的擺盪轉度是3/8)。這多出來的1/8怎麼辦?從慢華爾滋的舞步裡我們可以知道,有一種技術可以把轉度加大,那就是第三步不併腳,代之以側交叉(Side Cross)。不幸的是這只能用在Reverse Turn舞步裡,Natural Turn舞步則因為握持位置的原因而不能這樣跳(腳會被舞伴擋到)。

3). 這個問題後面還會談到。簡單說,預轉1/8的原因就是為了要擴大轉度到1/2。

3. 第三個問題:在標準情況下(以RF Change Step為例),第一步和第二步各是往哪個方向(Direction)移動?腳的方位(Alignment)在哪裡?每步的轉度該是多少?……… 從UKA的舞步表中我們可以知道:

1). RF Change Step前一步腳的方位在哪裡?答案是:面對斜中央。

2). 第一步是往哪個方向移動?答案是:往舞程線移動(因此有預轉1/8)。

3). 第二步該往哪裡移動?答案是:繼續往舞程線移動(沒有改變運動方向)

4). 轉度該是多少?答案是:第6-1(前一步和第一步之間)要轉1/8,第一步往舞程線移動,然後第1-2步再轉1/8,左腳結束在斜前進的步位上,繼續往舞程線移動。

5). 還有一個女士併腳的問題:

A. 女士因為是跟隨的腳色,在正常的正面前進或後退移動(指的是方位),女士是不會自動把腳併好的,而如果向側移動,則女士非併腳不可(因為腳被擋住)。

B. 所以,Change Step不能帶女士正面的直進或直退(指的是方位),因為她會不知道要併腳(或併不好腳),至少要斜進或斜退(Diag. fwd 或 Diag. back),她才會感覺要併腳換重心!從這點看,ISTD的RF Change Step 只轉1/8然後要女士併好腳,應該是比較困難的。

4. 第四個問題:維也納華爾滋的標準升降為什麼是早升高(Early Rise)?慢華爾滋的Closed Change舞步幾乎和Change Step是一樣的動作,為什麼卻可以不轉?它們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

1). 維也納華爾滋的音樂速度很快(速度接近是慢華爾滋的兩倍),因此升降與腳法(Footwork)就當然會和慢華爾滋不同。維也納華爾滋的標準升降是早升高(Rise end of 1),而慢華爾滋則升高得比較晚(Start to rise end of 1)。為什麼?因為音樂速度很快,必須要早一點升高才來得及轉,所以雖然維也納華爾滋的舞步和慢華爾滋很像,也都結束在併腳的位置上,但是升高的時間卻不同。至於腳法就和升高的程度有關係了,早期的技術書籍都還是跳到腳尖,但是WDSF 2012的書上就把它改成了只跳到腳掌,筆者認為因為音樂速度快,所以不管是跳到腳尖或是腳掌都是合理的。

2). Slow Waltz 的Closed Change 之所以可以不轉,是因為它的升降是"Start to Rise e/o 1",所以在第一步的大部分時間內,右腳與地板的接觸面積是比較大的,另外因為還沒有升高,所以腳上的重量是比較重的,因此比較容易可以控制不轉。如果我們把音樂速度變快,升降改成 "Rise e/o 1",這時因為重心比較快上到了腳掌(尖),腳上可以控制方向的時間變短,而且因為慣性的作用,重心會想要往原來的運動方向持續移動,這幾乎就不可能跳出來1-2步不轉,第二步to side and slightly fwd 的華爾滋標準Closed Change舞步。

3). 也就是說只要移動速度愈快,想要改變運動方向就會愈困難(不管是跑步、騎車或開車,速度愈快愈難轉彎對吧)。結論是:在快速運動的情況下,不改變運動方向,會是最容易的移動方式,這個道理跳舞當然也適用!因為維也納華爾滋的運動速度快,所以基本上應以盡量不改變運動方向(盡量不要轉彎)為原則才會好跳。這也就是為什麼維也納華爾滋的舞步(Natural Turn, Reverse Turn)的標準轉度必須要是1/2的原因(才能維持著運動方向不改變)。Change Step當然也必須符合這個原則,因此它轉了1/4(配合銜接著右轉步或左轉步)並往舞程線方向持續移動。而慢華爾滋因為速度慢,沒有這些問題,因此Closed Change 可以不轉,並大幅度的改變擺盪過程中的運動方向。另外,Change Step 有預轉(1/8 between preceding step and 1),而 Closed Change沒有預轉。

4). 上面說的是轉度和運動方向,同樣的理由反映在步位上,Change Step第二步的步位就會是斜前進或斜後退,而Closed Change 則是向側稍前或向側稍後。

五、最後我們來談談前面留下的問題:為什麼ISTD和UKA的維也納華爾滋跳法有這麼大的不同?ISTD是國標舞技術的發源地,為什麼它在維也納華爾滋會這樣的安排舞步?

1.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這兩本書,並比較一下傳統ISTD的舞步安排和UKA不一樣的地方有哪些:

1). Reverse Turn 是從面對舞程線開始與結束,(UKA是從面對斜牆壁開始跳)。轉法是:前進者1/4 between 1-2, 1/4 between 2-3;後退者 Slightly more than 3/8 between 1-2 body turns less, Less than 1/8 between 2-3 body completes turn.(也就是說ISTD的Reverse Turn 沒有預轉 – 沒有1/8 between preceding step and 1)

2). 因為Natural Turn 是從面對斜中央開始跳,而Reverse Turn 卻是從面對舞程線開始跳,所以這左右轉的舞步方位相差1/8,因此ISTD的Change Step 只能轉1/8。所以RF Forward Change Step 是從面對斜中央轉到面對舞程線(才能銜接Reverse Turn),而LF Forward Change Step則是從面對舞程線轉到面對斜中央(才能銜接Natural Turn)。

3). 另外這ISTD三步轉1/8的Change Step 是用曲轉的方式完成的(1/8 between 1-3),曲轉的意思就是不是直線運動。另外因為轉度小所以最後一步的併腳會變得比較不自然,需要刻意控制(前面解釋過女士併腳的問題),因此從運動力學上來看,筆者認為這種舞步安排確實沒有UKA來得合理!

2. 為什麼ISTD要這樣安排舞步?筆者查不到資料,下面是我的分析與看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1). 因為握持的原因,正常情況下的向側夾腳,我們會把右腳夾在左腳的後面,或是左腳夾在右腳的前面,這樣才不會被舞伴的重心腳擋到。

2). 因此,右轉的時候,前進者不能運用側夾腳的方法,來達成增加轉度到1/2的目的(正常是3/8)。唯一的方法就只有預轉1/8(1/8 between preceding step and 1),才能使得右轉可以轉到1/2的結果。所以對右轉來說,預轉1/8是不得不的作法。

3). 左轉就不同了,前進者可以運用夾腳的方法來增加轉度到1/2,使得1-2正常轉1/4,2-3則可以透過夾腳的方法轉到1/4(正常只能轉1/8)。所以左轉的時候就不需要用到預轉的方法了。

4). 又因為維也納華爾滋的舞步在正常情況下要往舞程方向線持續移動,所以左轉步必須面對著舞程線,並往著舞程線跳。右轉步則因為要預轉,所以它必須在面對斜中央的方位上,然後預轉1/8之後,也才能朝著舞程線移動。

5). 這樣就使得Natural Turn 和Reverse Turn在開始的位置方位上相差1/8,因此它的銜接舞步Change Step 就不得不做只轉1/8的安排。

6). 您會問為什麼Reverse Turn 就一定要用夾腳的方法,而不用預轉的方法來擴大轉度到1/2呢?又再問:前進者夾腳了,那後退者怎麼辦呢?正常我們後退把腳打開沒辦法轉到1/2呀?為什麼後退不夾腳呢?…………….. 嘿嘿,這個問題才關鍵!我的看法是:

A. 正常情況下在擺盪驅動的時候,我們是不會同時移動和轉動的,因為會造成跟隨者的困難,而預轉就是這種跳法(腳明明朝著斜中央,但卻往舞程線移動),所以非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不會選擇這樣跳。

B. 後退的人確實很難用正常的擺盪轉法轉到1/2,但是透過右腳多轉一點(內扣多一點),左腳再做一點Swivel轉,也就可以配合前進者達成轉1/2的結果了,所以將就著跳吧!……… 你怎麼知道是這樣?大家可以去查一查ISTD的Reverse Turn 舞步表,它確實特別註明了後退者左腳要稍為左轉Swivel 的這個動作。那為什麼後退者不用夾腳的方法來擴大轉度?答案是:因為維也納華爾滋的速度快,後退者在內圈必須扮演幫助平衡的腳色(減速剎車),所以第三步的腳法必須是全腳著地(Flat),而在Flat的腳形下是無法往後做夾腳的(不信做做看)。

C. 大家可以發現,ISTD的跳法才是舞步自然發展下的結果。但就是因為上面這些地方有諸多的改進空間,所以後期的協會就把它改了:既然Natural Turn已經預轉了,那就乾脆Reverse Turn 也給它預轉吧,這樣Reverse Turn可以改成從面對斜牆壁開始跳,此外繼續保留著左轉夾腳的跳法(少轉1/8就是了)。這樣的好處是左轉後退者的困難解決了,Change Step 不管左右轉都統一為轉1/4(也變得比轉1/8自然好跳),另外左轉前進者的夾腳動作也為左轉過彎時的多轉,預留了技術空間。舞步技術做這樣的調整之後,所有的跳法觀念也能趨向簡單、一致,這也就是UKA書裡的標準跳法。

D. 至於為什麼在擺盪舞蹈中基本上應該避免的預轉(邊移動邊轉),在維也納華爾滋中就變得可以呢?原因是維也納華爾滋在本質上本來就是以持續轉動為主要型態的舞蹈(連續的Natural Turn,或是連續的Reverse Turn),並不是一個擺盪一種舞步的舞蹈型態,而既然是持續的轉動,所以在每三步擺盪間的繼續轉動就變成是可以預測的,這就使得”預轉”變得比較自然,也就不會產生跟隨者的跟隨困難。

六、結論

1. 對於音樂速度快,升高得早的維也納華爾滋來說:

1). 盡量不要改變運動的慣性方向,往舞程線移動就對了!(有時候會看到有人用慢華爾滋的 Closed Change跳法 -- 不轉或轉很少的往側向偏移。現在我們應該知道,從運動原理上來看,這是不正確的跳法!)

2). 不管你轉或不轉(方位 -- 腳的方向),只要你想要改變運動方向,那就會困難,但不代表不能做或做不到。

3). 如果因為需要而要改變方向(如過彎或閃避人),則方向改變的愈少愈容易做到。

4). 減低移動速度(步子小一點)可以讓改變運動方向變得比較容易。

2. 不改變運動方向的意思就是直行,也就是一直沿著舞程線跳舞,但是當接近到角落要過彎的時候怎麼辦呢?

1). 答案是:先減速(讓改變運動方向變得比較容易),然後往新的運動方向”直行”!那轉度呢?當然就會是:右轉步少轉,而左轉步必須多轉(轉到新的舞程線上就對了)!

2). 那Change Step 怎麼辦呢?當然也是一樣囉,RF Forward Change Step和LF Backward Change Step 就是右轉舞步,而LF Forward Change Step和RF Backward Change Step 就是左轉舞步。

3. 前面說過了,對傳統的維也納華爾滋舞步來說,WDSF技術書裡的內容和UKA的很接近, WDSF的書裡除了一些誤植與錯誤之外,最重要的改變有兩點,在這裡也提示一下。第一:WDSF 把腳法的腳尖(Toe)改成了腳掌(Ball);第二:WDSF的Reverse Turn舞步沒有傾斜。如果您要參閱維也納華爾滋的舞步技術,建議還是先以英國UKA協會的技術書籍為參考依據!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