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術天地(18)

Turning Lock to Right 舞步技術問題探討

轉載自「舞世界月刊」180期
作者:沈寧遠;IDTA Fellow / Facebook摩術學堂社團主持人
摩術學堂:http://www.facebook.com/groups/BTSociety/


這個舞步一般翻譯成『向右轉鎖步』,是華爾滋的標準舞步,使用頻率非常高,大家都會跳,可能很多專家也都說過了,但因為它的舞步技術比較特別,滿多東西可以討論,今天的摩術天地就來研究這個舞步,大家也一起瞧瞧,希望我能說一些不同的看法給大家參考。

一、 附上IDTA 2011年版的舞步表,然後我們用下面幾個問題來探討這個舞步。

二、 第一個問題就是這個舞步的腳法(Footwork)很特別,第一步驅動步居然是只用腳尖,為什麼?

1. 男士為什麼用腳尖?因為下面兩個原因,所以男士第一步只用腳尖。

1).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第一步的轉度欄位裡有一個很特別的東西:Continue to turn R on 1,意思就是這個舞步是從前面持續轉進來,而且第一步繼續轉。因為這個持續轉動的需要,所以當然就不應該也不能落腳跟。

2). Turning Lock to Right 是從男士後退跳進來,所以男士當然會腳尖先著地,但是正常情況下第一步驅動步是在低位置上,所以男士應該接著會落腳跟。之所以男士不落腳跟,除了前面說的持續轉動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這個舞步的拍子是1+23,第1,2步都只有半拍,所以落腳跟會來不及。但是為什麼故意要這樣安排拍子呢?答案是:因為舞步的型態是如此,第1,2步是一個夾腳的動作,把夾腳的動作放在驅動步上,當然就一定要用快拍。為什麼?因為驅動步是往下降並加速移動的,而夾腳是個減速的動作,如果不用快拍子,驅動的能量就被控制吸收掉了,後面就沒有動能可以自然擺盪了。簡單說,男士因為自己知道要跳這這個舞步,所以他會用快拍並且不讓第一步右腳的腳跟落地。這件事情的意思是就算第一步不持續轉動,男士也不應該落腳跟,這也就解釋了另外一個相似的舞步:Turning Lock to Left(第1步沒有轉)為什麼男士也沒有落腳跟的原因。

2. 為什麼女士第一步知道要用腳尖?

1). 奇怪耶,老師這樣?就這樣跳嘛!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要從引導與跟隨的角度來看(假設女士不知道男士要跳Turning Lock to Right),所以現在不是和舞伴在跳套好的舞,而是跳自由步。第一步是驅動步,女士在低的位置,又是前進,那為什麼知道要用Toe呢?是男士做了什麼事情才會讓女士去用腳尖,在自然的情況下女士的腳法應該是HT(跟尖)才對,不是嗎?

2). 男士第一步是RF back R side Leading,側引導之目的是為了要往前後夾腳,但因為舞步從前一步就開始持續轉進來,且持續轉動,所以會結束在側夾腳的位置上。因為男士做了側引導,女士當然也就會跟著側引導,因此女士第一步感覺到的不是往前,她會感覺到往側向移動,所以自然的會用腳尖(當我們向側移動的時候,都會自然的用腳尖先著地不是嗎?)。

3). 在Swing Dance 中凡是有側引導的步子,不管它的步位是往前或往後移動,也不管有沒有升高,其腳法必定是先用腳尖?地。原因就是,對身體來說它就是向側的動作,所以自然是腳尖先落地,這同時回答了相同的另一個問題:Turning Lock to Left 為什麼女士第一步會知道用腳尖?答對了:因為男士做了側引導!

三、 這個舞步第一步只用腳尖,卻仍然保持著華爾滋的標準升降(第一步結束時開始上升),為什麼?(在腳尖上不是應該要上升嗎?)

1. 這個問題其實問錯了,正確的問法是:這個舞步為什麼第一步只用腳尖?因此答案前面已經回答過了。那為什麼不能反過來問升降?答案是:華爾滋的擺盪(特色)就是在模擬鐘擺在擺盪時的物理現象,因此它的升降本來就該要盡量的符合鐘擺的自然物理特性。意思就是,跳華爾滋的時候要盡量的像鐘擺一樣的升降,而這就是華爾滋舞的標準升降,因此在正常情況下華爾滋的舞步本來就該用華爾滋的標準升降,除非有其它的特別因素才會調整或改變。

2. 這裡引申了一個重點,正常情況下,腳法(Footwork)和升降有直接的關係,但是一旦出現特別狀況無法兼顧時,則要先試著調整腳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改變升降,因為升降關乎運動能量(地心引力)的有效運用,它比腳法更重要,不能隨便改變。簡單說就是:在腳尖上也是可以降低的。

四、 男女士第二步的步位(Positions of Feet),有一個很奇怪的東西:Crosses Loosely,那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

1. "夾腳"這個動作的原始英文是crosses in front (交叉在前)或是 crosses behind(交叉在後),如果我們在前進或後退時做夾腳,就可以用"Lock"這個字來表示兩隻腳的位置關係(因為腳被前後鎖住了)。同理,如果我們在向側移動時做夾腳,則仍然用它原來的字"交叉cross"(請注意,這只是相對於運動方向的不同,對身體來說其實都是往前後方向的夾腳,也就是說,身體往側向移動時叫側夾腳,往前後移動時叫前後夾腳)。因此Turning Lock to Right第二步的步位,男士LF crosses loosely in front of RF,女士RF crosses loosely behind LF,是指男女士做了一個兩腳比較打開(crosses loosely)的側夾腳動作(請注意,其實是做前後夾腳,但是因為身體持續在轉,以至於最後轉到了側向的位置上,所以舞步名稱還是叫做Lock)。

2. 前面說過了Turning Lock to Right 是 Waltz 的標準舞步,用華爾滋的標準升降,所以雖然前三步都是在腳尖上,但卻是從第一步的後半拍開始逐漸升高的(Start to Rise e/o 1)。因此第一步男士後退雖然在Toe上,但事實上不是在高的位置上,右腳腳踝與膝關節是放鬆的(彎曲的),這使得第二步左腳夾腳就會夾得比較鬆(比較打開,不然會打到自己的腳),所以會有Crosses Loosely 的步位。做個實驗:兩腳打開,左右腳平放在地上,然後把地板重心放在右腳跟上,把左腳自然的夾在右腳的前面(就會發現為了不被右腳擋到,兩腳就會夾得比較開);然後左腳不動,重心維持在右腳,把右腳盡量蹎高到腳尖上(踝關節接近打直),就會發現左腳自然會被拉進來,使得兩隻腳夾腳靠得更近了,這就是升降對夾腳的影響。

3. 從能量運用與舞步控制的角度來說,因為Turning Lock to Right共有四步(第1,2步夾腳之後還有兩步),後面要改變移動方向(從往LOD改變方向到往DC),並把女士打開成PP,所以在擺盪的後期男士仍需要比較多的關節運用(發力與控制的彈性空間),去煞車並控制方向。方法就是上面說的放鬆踝關節與膝關節,運用關節的伸縮空間以增加對第三步的控制力(第一、二步放鬆了踝關節與膝關節,好製造往側向的移動與控制能力),這個技術特徵表現在升降上就是Waltz的標準升高方式,步位也就自然會有 Crosses Lossesly 的現象。

4. 作個小結論:Turning Lock to Right第二步的步位,男女士要 crosses loosely外顯的原因是因為華爾滋升高的慢,但真正的因素則是Turning Lock to Right舞步,需要在第一步與第二步放鬆踝關節與膝關節,才能跳好它!換句話說,Turning Lock to Right如果用快四步的標準升降(Rise e/o 1)來跳,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五、 Turning Lock to Left 和 Turning Lock to Right 兩個步子的前兩步也很像,為什麼一個不會轉,一個會轉?

1. 簡單的答案就是,Turning Lock to Right 從前面的舞步持續轉進來,而Turning Lock to Left沒有(前導步Natural Spin Turn結束時已經停止轉動)。這個些微的不同,是發生在Natural Spin Turn最後一步的後半拍(腳尖落地後),男士利用旋轉的慣性動作,在腳跟落地前讓轉持續發生,並銜接上Turning Lock to Right第一步側引導的動作,使得Turning Lock to Right能夠持續的轉動。重點是,這個準備動作是發生在前導舞步的最後半拍。

2. Turning Lock to Left 既然沒有轉,為什麼叫做Turning Lock to Left?對,它其實不能叫做Turning Lock to Left,比較正確的名稱應該是:Lock and Turn to Left,因為它在Lock 的時候並沒有轉,而是Lock的後面兩步做了一個左轉。猜想舞步發明者可能是想要和Turning Lock to Right 做一個對比,說明一個是右轉,一個是左轉吧!

3. 說得詳細一點,前一步Natural Spin Turn Overturned 右轉到 backing 『almost』 LOD ,留下了一點角度讓最後一步落地後繼續轉到 LOD,並銜接Turning Lock to Right 的第一步,再配合側引導的動作,所以第一步會有 Continue to Turn R on 1,才讓Turning Lock to Right 能有動能繼續右轉1/4。因此關鍵是如果Turning Lock to Right 要往LOD跳,則Natural Spin Turn Overturned 最後一步不能轉到 Backing LOD(不能轉滿1/2 ),要留下一些角度讓它落地後能繼續轉,才能維持並利用右轉的慣性力量到Turning Lock to Right!

六、 傾斜(Sway)方向的問題。

1. 大家可以在舞步表的附註說明裡發現到,這個舞步男士第1,2步可以如舞步表裡的傾斜向右,但也可以傾斜向左。特別說明一下,在IDTA 2007年版的書裡,是寫著男士傾斜向左的(沒有說可以傾斜向右),但是在2011年的新版裡,卻把它改成了傾斜向右,然後在附註裡告訴我們也可以傾斜向左。這裡要探討的是為什麼會這樣?男士的傾斜方向到底該向右還是向左呢?向左傾斜(Sway to Left)是往反移動方向的傾斜,它的功能在煞車(反過來說就是不利於移動);而向右傾斜是往移動方向傾斜,它的功能在幫助移動(反過來說就是不利於煞車平衡)。所以到底是向右還是向左傾斜合理?就要回頭看這個舞步的動作內涵。

2. 根據舞步表,大家可以知道這個舞步是往舞程線持續移動的,而在第二步完成的時候男士的兩隻腳是背對牆壁,女士是面對牆壁的。意思是,第1,2兩步的男士前夾腳與女士後夾腳的動作,相對於移動方向來說是一個類似併腳的動作(沒有往舞程線繼續移動),所以它其實是在第一步驅動步之後第二步馬上減速,換句話說就是它煞車了,因此根據這個動作內涵,顯然向左傾斜是比較合理的。

3. 因此筆者認為IDTA 2007年版的向左傾斜才是符合運動力學的跳法(最輕鬆容易的跳法)。翻一下手頭上幾本技術書籍,會發現ISTD 寫左右都可以(但把向左傾斜寫在前面)、UKA的舞步表裡也是向左傾斜(但在附註裡註明也可以向右傾斜),這應該足以代表前面的分析結果是對的。另外,大家仔細看看男士的第三步是不是有一個很特別的東西:Small Step。它不是要我們故意小步,而是向左傾斜的結果(煞車),本來就會使得下一步變得比較小步(從這裡也可以得到印證,舞步設計者的原始本意是傾斜向左的)。反過來說,向右傾斜的好處是有利於移動,所以第三步應該會比較大步,因此筆者認為IDTA 2011年版的舞步表既然改成向右傾斜,則第三步的步位應該要把Small Step 刪除才會比較合理。

4. 既然向左傾斜才是符合運動力學的跳法,那為什麼也可以向右傾斜?原因是:第1,2步向右傾斜的後面還有兩步開腳的舞步。因此雖然第1,2步向右傾斜不利於煞車平衡(有助於往舞程線移動),但後面這兩步還是可以吸收掉往舞程線持續移動的能量,進而取得平衡,所以向右傾斜雖然會比較難跳但也作得到。不過如果技術不好、控制不好,就可能會使得第0步的腳驅動不好(靠傾斜的作用往舞程線摔出去)、夾腳困難、男士第三步停不下來等問題,使得從向右的傾斜必須轉成向左的傾斜(正常情況第3,4步沒有傾斜),來幫忙煞車並維持平衡,以致於破壞了第四步PP的姿態。

5. 那為什麼多數人要做比較困難的向右傾斜?

1). 原因是線條變化比較大,比較美麗!從前一步Natural Spin Turn Overturned 結束後就把頭放到右側(正常應該在左側),然後維持向右的傾斜,到第三步回正,第四步PP再把頭換到左側。

2). 向左傾斜在動力的運用上比較自然,但在腳的技術上比較考究,而多數人對腳的運用並不注意。向左傾斜會使得往LOD移動的動力在前兩步被吸收掉大部分,又因為第一步在腳尖上(一般人習慣上會直接升高),所以如果升降沒有跳正確而直接站太高,就會感覺沒有動力繼續跳第三與第四步,整個步子就會覺得困難。反之,向右傾斜只是單純的用Sway和頭的重量來幫忙移動,覺得反而簡單!

3). 根據我手邊的資料,幾乎所有的教學影片全部是向右傾斜的,相信這也是造成大家都向右傾斜的結果。

6. 要跳好向左傾斜的關鍵在於:要Start to Rise e/o 1,第一步在Toe上還沒有上升。第二步要 Crosses loosely,第二步腳的運用(上升)尤其重要。第1,2步膝關節、踝關節都是相當放鬆的(而不是兩腳併攏夾腳,膝關節接近伸直),這樣才能在第一步開始升高,第二、三步繼續升高。然後利用第1-3步逐漸往上升(對地發力)來產生第3,4步移動與轉向的動力。

七、 結論

1. 男士想要跳好Turning Lock to Right 舞步的第一個重點,就是要從前面持續轉進來(Natural Spin Turn 的第4-6步要跳好),然後第一步要做側引導(才好夾腳)。第二個重點是在低位置上做夾腳,把膝關節、踝關節放鬆,逐步升高去跳第3,4步。第三個重點是第四步男士上部身體必須要向右轉動以引導女士到PP位置(Slight body turn to R)。

2. 從運動的角度看,第1,2步男士傾斜向左,動力運用比較合理(容易平衡、輕鬆、自然)。因為中間有一個側夾腳的動作,所以必須先要減速才能做得好,否則容易會一直往LOD移動,造成夾腳困難,向左傾斜的時候,上面說的第二個重點就特別重要。當然想要向右傾斜也作得到,但比較困難,好處是線條變化比較大,向右傾斜的時候,要小心第0步腳的放鬆驅動很容易被忽略了,另外傾斜不要太超過,不然側夾腳會很困難,第3,4步的平衡也會很困難。

3. 傾斜和運動力學密切相關,書上的傾斜應該要是"運動層次"的傾斜,該是最簡單有效的跳法,所以,除非舞步改變了,否則書上的Sway不應該會變。如果在"藝術層次"裡談傾斜,那就變成是:可以做得到的都算對,它就變成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對錯了。所以IDTA 2011年版的書裡如今改成了大家普遍向右傾斜的跳法,筆者覺得似乎多此一舉,或至少不要這樣改,像ISTD或UKA在附註內說明它有向右傾斜的可能性也就可以了。

4. Rumba Cross 和Turning Lock to Right 很像(男女互換),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男士Rumba Cross第一步是用腳跟(HT)?為什麼Turning Lock to Right第二步要Crosses loosely而Rumba Cross 不必?……… 這些問題也很有趣,我們就放到摩術天地下一次談Rumba Cross 舞步的時候再來說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