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有個悠閒的禮拜天。沒有上課,沒有練舞,也沒有比賽,和老婆舞伴來個錄影帶教學欣賞。
<大家來跳舞>(Come Dancing)是卷教學錄影帶,作者(主講及示範表演)是英國籍名師
Andrew Sinkinson & Charlotte Joergensen。擁有它,已逾三年,今天是第八次觀賞,每次觀
賞都有不同的感想,當然啦,這是舞藝的層次不同所造成。
最近上課時,指導老師(王允文、張微微)常強調擺盪(Swing)的問題,今天看了這卷帶子後
,有觸類旁通之感,加上看到一些檔案資料,像王台生老師的「Down Swing」;朱呈銘老師的「
升與降(Rise & Fall)」……等,讓我有提筆抒發感想的動機。
安竹(Andrew)老師首先提到五個重要事項(5 key Elements):
1.Posture(姿勢,含頭部、肩部、上半身及腰部)
2.Hold(基本握持,手肘、手臂、手腕、手掌、手指的鬆緊)
3.Center(身體的軸心、平衡等)
4.Connection(動作的連結、銜接,動力的產生等)
5.Timing(音樂、節拍、快慢……)
回想世界名師 Richard 所強調的四個重點〔1.Space(空間)2.Weight(重心)3.Energy(動力)
4.Music(音樂)〕,其實和 Andrew 所提五個事項,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談到 Swing,這個難以開竅的東西,對我困擾已久,雖然看過時鐘的擺錘擺盪,還有猴子在軟樹枝
上面擺盪嬉戲的實景,但就是無法運用在 Swing 的舞步上,令舞藝難有突破。經過一陣困惑刺激
後,讓我聯想到物理學所講的「簡諧運動(Simple harmonic motion)」。相信唸理工科的朋友都
知道這個名詞,像彈簧的振動、單擺的擺動或是引擊汽缸內活塞(Piston)的往復運動,都是簡諧
運動的例子。簡諧運動可以正弦曲線表示之,它的基本理論就是加速度與位移成正比。中部有個大
型遊樂場,裡頭有自由落體式雲霄飛車,也有螺旋式雲霄飛車,可以很強烈地感受到加速度和移動
速度的快感,哪一天跳起舞來也有這種快感,那就太棒了。
現在,我把簡諧運動的理論運用到華爾滋的擺盪舞步,以 1,2,3 的右轉步(Natural turn)為例
加以說明:
一、假設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前一個小節第三拍的前半拍(升至最高點),準備下降做下一個小節
(1,2,3右轉步)的動作。
二、在前一個小節3的最高點時就要利用自由落體的下拋原理,以重力加速度下降,做半圓弧型的
擺盪到達最低點(右轉步1的位置)。
三、下降擺盪(Down Swing)產生AA'的位移(Displacement),也就是最高點->最低點的高低差
距;其移動(Movement)路徑為AB曲線。
四、自1的尾端開始上升,即做上拋的擺盪動作,由於要抗拒地心引力,所以要特別注意脊椎的拉
直(Long Spine)。
五、上升擺盪(Up Swing)產生BB'的位移,移動路徑為BC曲線。
六、繼續做下一個小節(4,5,6的右轉步),則產生CC'的下降位移及CD的移動路徑……
光有一堆舞蹈理論是不行的,你看,一個 Swing 就可以講個沒完,只要能自圓其說,隨興表達,
似乎也無妨。個人目前只是業餘組選手的身份,自覺不宜班門弄斧,在關公面前耍大刀,只是基於
對<舞世界>雜誌的欣賞與認同,藉以抒發學舞的心得感想,重要的是要跟著老師,透過一對一教
學,有恆心、有毅力,肯動腦,勤練習,方可使舞藝精進。
談及「大家來跳舞」,使我想起民國85年的時候,有一部日製電影<我們來跳舞>(Shall We
Dance)當年八月底看過此片後,有所感動,於是在9月1日及22日參加了兩場在屏東舉辦的社交
舞比賽(如照片檔案),引發了學習國標舞的動機及興趣,就這樣走入國標舞之林,再度拜師學藝
,到舞場練舞,最後進入國標舞的比賽場,過著競賽選手的生涯。心想,當時若沒有外在的刺激與
鼓舞,可能不會如此執著地玩下去,也不會成為<舞世界>的一員。所以說,一個舞蹈教室的老師
,對於一個學生的影響,對於舞蹈運動的推展,是如何的重要。
<我們來跳舞>一片內容介紹日本人如何推展舞蹈運動,可做為學習觀摩的參考視聽教材。本片內
容描寫上班族如何排除心理因素,去學跳舞的心路歷程,這些點點滴滴,和台灣舞界學舞者,舞蹈
教師、舞蹈教室的情況都極為相似,不過人家日本有培育出世界大賽進入 Final 的選手,而我們
台灣還有待努力。吾人學跳舞,是要把舞學好,也許用來交際,也許是健身,也許是競技比賽之用
,然而對身心都是有益的,讓我們「大家來跳舞」吧!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