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達宗謝娟娟的舞蹈世界

轉載自「舞世界月刊」第78期    作者:鄭明娳



左圖:施達宗、謝娟娟比賽鏡頭。

    國標舞者施達宗、謝娟娟自1983年起,在台灣連續18年獲得職業摩登舞冠軍、7 屆職業拉丁舞冠軍,是華人首次晉入英國黑池世界大賽職業摩登組24名內、在 UK國際大賽職業新星組12名內。

    國標舞是施、謝兩人一生的志業,所以比賽有退休,練舞卻永無止盡,他們從 2000年後不再參加職業比賽,但每年年底依舊飛到英國進修,仍然與世界國標 舞一起進步。兩人都說:對自己的舞藝永遠不曾滿意、永遠想要學習,這種精 益求精的「精品意識」與越進步、越謙虛的人格品質,著實令人敬佩。

    施謝兩人是台灣國標舞選手在學舞上迄今「投資」最多的人,除了無法估計的 時間與金錢,更多的是他們生命的精神與愛力。即令如此,施達宗認為,參與 世界級比賽,舞蹈功力固然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是長久持續而堅強的意志力 。

    施達宗不贊成舞者一味摹倣世界冠軍,全力追隨英國或者義大利風格都非正道 ,他認為每人都要尋找屬於自己的style。施達宗是一位完美主義者,他和謝 娟娟以過人的毅力、超人的耐力,在苦練國標舞的過程裡,處處要求盡善盡美 ,在不斷反覆思考溝通調整中,他們的性格、思想、氣質、修養以及對生活的 態度都逐漸融入舞蹈,因而建立屬於他們兩人的舞蹈風格。

    閃電般的速度、卓越的彈性、靈活而又協調的身體、穿梭在音樂的內在節奏裡 ,跳舞時,他們不只在演繹音樂,更詮釋他們自己生命的品質。施達宗有極高 的音樂天份,因此非常重視音樂,他說:音樂不是背景,是內容。

    國際比賽中,選手的時值和基本節奏是判斷評分的重要因素,「時值」指每一 舞步的時間正好與音樂合拍、「基本節奏」指舞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並且保持 舞步之間正確的時間關係。所以,對節奏的感受、理解與適應能力和在舞蹈中 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成為勝負的重要關鍵。

    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國標舞界幾乎還沒有人能像施謝兩人那樣出神入化地結合 音樂跳舞。比賽時,選手不知道會播放那一隻音樂。施達宗說:當音樂響起, 男性舞者必須立刻掌握音樂的內涵,不能只是順著節奏跳舞,還要配合音樂激 發與強化,並表達自己的情感。此所以,國標舞是藝術,不是運動。

    不論得到多少冠軍,他們仍然努力不懈,因為努力的目標不是為了比賽,而是 要不斷尋找新的領域、發掘自己的潛力,甚至挑戰兩人的極限,才能更上層樓 。施達宗說:跳舞最大享受在於找到新東西,有時只是一點心得、一點進步, 就快樂莫名、緊張萬分,深怕剛剛得到的「進步」會「跑掉」。當然,人人都 會遇到高原期,陷入困境時都難耐沮喪,但這種壓力又迫使他們尋找解決方法 ,當問題豁然開朗時,「輕舟已過萬重山」,飛越進步的感覺是多麼美好!

    他們在退休之前沒有進入黑池大賽12名內,也許不無遺憾。筆者認為並非他們 功力不如前12人,而是當時台灣國標舞的「整體國力」不強、聲勢太弱之故。 試看近年義大利、大陸,都因舉國重視國標舞,強烈支持的風氣給予選手良好 的環境,因而成群結隊的高水平仗勢讓國際裁判傻眼,不得不承認他們的存在 與價值。回想,在2000年前,台灣僅有施達宗謝娟娟一對,在世界大賽裡單打 獨鬥,其困難度可想而知。

    跳舞是一生的志業,2000年開始,施謝兩人把更多精力放在國標舞的推廣教育 上,先後成立大眾舞蹈文化基金會、施亞良青少年關懷文教協會、關懷身心障 礙運動舞蹈協會等,每年定期舉辦「大眾杯體育運動舞蹈暨輪椅運動舞蹈錦標 賽」、「國際青少年教育關懷營」、「大專青少年體育運動舞蹈訓練營」等。 他們教育的對象不只是從少年到壯年,還包括殘障人士。

    許多人認為以他兩人在國標舞的成就與地位,推廣輪椅國標舞未免大才小用。 但是,他們認為在這個園地,愛心有最大發揮的空間:可以照顧一群最需要照 顧的人,凡是學習輪椅國標舞的殘障者,生命朝向正面改變的幅度之大,令人 驚訝更令人欣慰,此所以施謝兩人在這義工園地一直樂此不疲。

    談起台灣職業國標舞的生態,兩人認為有很多改善的空間。施達宗認為選手、 教練與裁判都要有健康的心態,這包括:平穩平衡的心情、坦誠無私的態度、 廣闊接納的心胸。心態是個人內心世界的寫照,可以因藝術境界的提升而提高 ,大陸目前實施「教練分級考核制度」,主要就是考核教練的「健康心態」。

    許多選手不肯苦練基本功,反而花費大量時間在公關上,有人還把跳舞當生意 做,或者以比賽得名為唯一目標。心態不正確,絕不可能成為真正的舞蹈家。 施達宗語重心長的說:「政治性越多的人,舞跳得越差」。

    台灣國標舞在各方面都需要建立行之久遠的制度。在歐美,國標舞有統一的教 學大綱,舞者、教練、裁判都有等級的評定制度。以裁判而言,1997年莫斯科 訂出「國際舞蹈運動聯合會裁判規則」列出12條「裁判準則」,其中5點非常 值得台灣借鏡:1.確保賽場內外言行都符合裁判身份。2.判斷時要保持一致性 、客觀性、中立性,不能帶有偏見。3.避免評判自己的選手,如果無法避免, 應力求客觀。4.對不再是你學生的選手,不應懷有門派偏見。5.要經常參加研 討會、專題討論會以提高裁判水準,要不斷瞭解舞蹈技術、風格和音樂等評判 標準的發展狀況。

    其次,台灣職業組與業餘組的地位需要調整,兩者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行而不 是上下,目前舞界視業餘組為次級品把它當成跳板,極為荒謬。在歐美,業餘 組擁有重要的天地,英國舞蹈教師協會在1974年制訂「國際標準舞業餘/專業考 試大綱」,業餘組以年齡分組,專業組則以舞功舞齡區分七種。

    舞者、教練、裁判一定要有合於規範的教學及考核、選拔制度,幾十年來北美 都按照金、銀、銅三個等級教學,每個等級都有教科書、教授不同程度的內容 ,學生先銅後銀再金,依序申請考試,通過即擁有證書,以便參加同等級的比 賽活動。如此簡單的制度,台灣都無法執行。

    在筆者看來,當施謝兩人轉戰世界參加比賽時,他們的跳法已經跟台灣本土格 格不入,一般人只看到他們連連得獎,卻看不到他們高處不勝寒的落寞,讓人 遺憾:這裡既缺乏知音觀眾也沒有正常的評審制度。

    由於不擅公關與行政,施謝手上並沒有掌握改變大環境的資源,不免有無力感 。但他們並不氣餒:「那麼就從小環境做起吧!」他們笑著說:除了每年定期 舉辦的活動,今年四月成立了兒童班,從很小的年紀開始教,看看會結出怎樣 的果實?

--- 全文完 ---


回到首頁 回專題論述目錄 回上一篇 到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