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是藝人或是運動員?
文:Harry Smith-Hampshire
歐穗明譯自Dance News 1631期


•就舞蹈本身而言,強健的肌肉與體能耐力並不是最終目標,而是使舞者達到完 美藝術(不是運動)表現的助力。在拖拖拉拉的長時間比賽中,進入決賽的選 手必須鏖戰若干回合,仍保持足夠的耐力,才得以在決賽中,將藝術與技巧做 完美的呈現……

★高水準的舞蹈始終是一種藝術★

•老實說,如果在我活躍於參加競賽的那些年中,有人問我:「你認為自己是 運動員嗎?」我會稍加思索,然後回答說:「就需要健全的體能、強健的肌 肉、耐力和無止盡的辛勤練習方面,我想是吧。我的確在接受運動員的訓練 。」然後我還會補充一句:「但是我懷疑,如果照英國運動聯盟所使用的名 詞說明,我有資格稱得上是一位運動員嗎?」

•這是一段對新聞媒體的回答,IDSF在網路上舉辦輿論調查,他們詢問參加舞 蹈競賽的選手是否認為自己是個運動員。我對答案一點也不感到訝異,多數 人回答「是的」。師長們總是堅定而且不斷地告訴舞者,他們是運動員。 IDSF總裁在「未來展望」一文中,也提到這一點。排名,晉級,舞者知道他 們要的。

•但是無論過去或現在,任何認真的舞者都不會否定運動嗜好是贏得競賽不可 或缺的東西。這是一個事實。即使像Doreen和我這樣的業餘舞者每天晚上仍 保持三小時的運動訓練。在擔任職業舞者時,每當接近某項重要比賽前,我 們每天甚至會增加練習達六小時。暖身運動後,我們完全投入的連續練習數 小時,每至汗水淋漓。練習中有一段是連續跳二十次三分種的舞曲,毫不間 斷;這比一口氣演出五回合的比賽更激烈。我每天教課或示範平均14小時的 工作量,都是體能活動。我們的舞蹈訓練需要許多體能鍛鍊,但是我和我的 舞伴從不想稱自己是運動員。

•本世紀最傑出的國際標準舞冠軍舞者之一,Bill Irvine在1939∼45年大戰 期間,曾奉召擔任英國海軍體能訓練老師,但談到舞蹈時,或是在他「舞蹈 歲月(The Dancing Years)」一書中,講述長時間練習和肌肉酸痛等故事時, 我也從未聽他稱自己是一個「運動員」。

•Hazel Fletchery在舞蹈新聞標題頁中即明確地說:「我不是一個運動員,我 討厭運動!」,這真是完全相反的態度。她是一位優秀的業餘冠軍舞者, 1970年代和Alan一起轉戰職業錦標賽,成就甚至超越業餘時代。她的耐力與 體能狀態,就應付激烈競賽的體能需要而言,絕對足夠。她看起來總是精神 飽滿神采奕奕,即使在Blackpool的英國錦標賽(British Championships) 抑 或是Elsa Wells國際錦標賽(Elsa Wells International Championships)決 賽中最後一支舞曲的最後幾小節,她的神采依舊。為能堅守任何機會,所有 比賽都是體能極至的考驗。不論是現代舞或是拉丁舞的舞者,都必須鍛鍊腿 與腳的力量。並且必須特別注意腹部力量控制的運練。所以實際上,最佳的 舞者都是運動員。古今任何舞者都不會否定這一點的。

•但是,它與國際暨全國運動聯盟(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Athletic Federations)的對運動員的認知卻有所差異,原因何在呢?運動聯盟會員的 最終要求是跑得最快,跳得最高,跳得最遠,或是擲得最遠。這些標準顯示運 動員是藉肌肉力量與心肺功能的完美配合而贏得競賽的。反之,標準舞或拉丁 舞參賽者的最終表現,依評審裁判之見,不是在舞池中跑得最快或表現力量最 大者,而是在一種具獨特舞蹈風格的架構中,如何將藝術與技巧完美結合,並 呈現出來。

•就舞蹈本身而言,強健的肌肉與體能耐力並不是最終目標,而是使舞者達到完 美藝術(不是運動)表現的助力。在拖拖拉拉的長時間比賽中,進入決賽的選 手必須鏖戰若干回合,仍保持足夠的耐力,才得以在決賽中,將藝術與技巧做 完美的呈現。

•有人懷疑,芭蕾舞者是否需要接受和我們舞者一樣「汗流浹背」的訓練?如果 以訓練所培養出的體力標準來判斷,我們可以稱芭蕾舞者是一個運動員。舍妹 曾在一所知名的芭蕾舞學院習舞四年,在那段時期,她每天接受全天的體能訓 練。她現在五十八歲了,身體依舊健朗,體態纖細,腿部肌肉筆直,脊背堅挺 ,每天和學生一樣跳舞,每想到曾被稱為運動員,就覺得可笑。其他類型的舞 蹈或許也需要同樣的體力,比如爵士舞、有氧舞蹈,當然還有令人難忘俄羅斯 和烏克蘭民族舞蹈。

•舞台舞蹈比賽沒有競爭性是不對的。你會發現,舞台舞蹈比賽一定會在舞蹈刊 物上登廣告。教師協會會舉辦學術比賽。包括黑池等許多舞蹈節活動都會有舞 台舞蹈比賽的節目。高水準的舞蹈一直是一種藝術。

•唯一想到的例外情況,應該是1923年和1933年所舉辦的馬拉松舞蹈比賽,參賽 者舞到精疲力竭,優勝者是能在舞池中跳得最久的人,現在可以說舞蹈優勝者 有資格當運動員了吧!(全文完)


回到首頁 回專題報導 回1999精選 回上一篇 到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