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術天地(34)

Weave舞步的技術問題探討

轉載自「舞世界月刊」197-198期
作者:沈寧遠;IDTA Fellow / Facebook摩術學堂社團主持人
摩術學堂:http://www.facebook.com/groups/BTSociety/











大家常跳的Weave舞步,一般翻譯成:編織步,它是狐步和華爾滋裡的標準舞步,可以從左轉或是右轉跳進來、可以從閉式或PP位置跳進來,Weave舞步在狐步裡尤其是一種非常具有特色味道的獨特動作,今天摩術天地就來談談這個特別的舞步。

一、首先,這個舞步之所以稱作Weave(編織步),就是因為舞步的步位(Positions of Feet)一直在正常位置(閉式或PP)和外側舞伴之間交換,因此所有的Weave舞步都有這個步位上的特色。IDTA標準舞步裡的Weave舞步共有九個:

1. 狐步六個: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 Open Impetus Turn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 Open Telemark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 Natural Weave, Quick Natural Weave from PP, Bounce (Lilting) Fallaway with Weave Ending。

2. 華爾滋三個:Weave in Waltz Time, Whisk followed by Weave, Open Impetus Turn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

3. Open Impetus Turn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在華爾滋與狐步裡都有,基本上是差不多的跳法(狐步多一步)。另外,Weave in Waltz Time就是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的華爾滋版本(拿掉前面三步和最後一?);Bounce (Lilting) Fallaway with Weave Ending只是用到狐步Weave舞步的最後四步。因此,具代表性的Weave標準舞步就剩下六個: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 Whisk followed by Weave, Open Impetus Turn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 Open Telemark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 Natural Weave, Quick Natural Weave from PP。

4. 這六個舞步中,從閉式舞姿跳的有兩個(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 Natural Weave)、從PP跳的有四個,右轉跳進來的Weave有兩個、左轉跳進來的Weave有四個。因為篇幅有限,我們省略Open Telemark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不談,因為很少人跳(比較困難),最後就剩下面五個舞步: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狐步), Whisk followed by Weave(華爾滋), Open Impetus Turn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用狐步來介紹), Natural Weave(狐步), Quick Natural Weave from PP(狐步)。

二、五個舞步的舞步表如下,請參考:

三、先來看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

1. 它是狐步的標準舞步,從閉式舞姿跳進來,有很濃的狐步風味,原始名稱叫做Basic Weave,IDTA 2007年版的名稱是:Weave,但是在2011年版的書裡又把它改成了: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共有十步)= Reverse Wave 1-4 + Basic Weave(六步)。也就是說,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舞步只是把Basic Weave舞步的前接舞步寫出來而已,基本上是一模一樣的舞步,舞步的重點還是Basic Weave這六步。

2. Weave舞步原本就是屬於狐步的標準舞步,從PP開始跳的Weave叫作Weave from PP。後來因為前接舞步的不同會使得跳法有些許不一樣,IDTA 2011就把它們分別命名為:Whisk followed by Weave, Open Impetus Turn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Open Telemark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等舞步(ISTD 1994年版的書裡還維持著Weave from PP)。在演變過程中,因為從PP位置上跳的Weave舞步很好看,跳起來也不困難,就被拿到華爾滋來跳,於是在華爾滋裡就也有了Weave from PP舞步。後來大家乾脆把狐步裡面從閉式跳的Weave舞步(就是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也拿到華爾滋裡來跳,這就產生了Weave in Waltz Time舞步(ISTD仍然叫它做Basic Weave),這就是Weave in Waltz Time名稱的由來,以及它和Basic Weave, 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舞步的關係。

3. Weave對華爾滋和狐步來說,它的不同就在於兩種舞蹈的基本擺盪方式不一樣,華爾滋是側擺盪,所以結束在向側的位置上,而狐步是正面的擺盪,所以舞步會比華爾滋多一步,結束在前進或後退的位置上。因此,Weave in Waltz Time是為了遷就華爾滋的擺盪特性,而把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舞步從第四步開始擷取出來,然後Weave Ending少跳一步(變成Outside Change),結束在向側的位置上(共六步)。也就是說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的後四步,就是Outside Change往前再多跳一步,結束在男士右腳前進在外側舞伴的位置上。

4. 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的拍子是:SQQS QQQQQQ。上面解釋了老半天,都圍繞著一個重點:這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 舞步的重點是在後面六步快拍(Quick)的Weave身上,就是它製造了在狐步裡的Weave獨特味道–在腳尖上漫步(用一樣的速度在腳尖上Weave滑過),這六步中的後四步我們又叫它作:Weave Ending舞步。

5. Weave舞步的動作並不困難,它就是一個引導女士走舞伴外側的開式左轉步,再加上三步的Feather Finish。但是,因為它都是快拍,所以男士除了在第一步(驅動步)落下腳跟之外,後面全部是腳尖著地,直到最後一步才用尖跟結束(中間沒有升降:Rise e/o 5, Up on 6-10, Lower e/o 10)。這連續六步在地板上的輕盈漫步,就變成了標準舞五種舞科中唯一有這種特色的舞步動作,要把它的味道跳出來也並不容易(關鍵在時間和升降上)。

6. 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可以沿著舞程線跳(舞步表跳法),也可以在舞池角落跳。男士從面對斜牆壁開始跳Reverse Wave 1-4,結束在背對斜牆壁,第四步Check 往回,朝著逆斜中央移動。第五步左腳前進,正常前進左轉1/4(1/8+1/8),第六步後半拍結束在男士背對斜中央的方位上,然後Feather Finish轉1/4結束(請注意,這裡是為了方便說明,它並不是真正的Feather Finish舞步,它是那非常美麗又特別的Weave舞步)。另外,當在角落上跳的時候,男士第5-7步要加大轉度到1/4+1/8,然後往新的舞程線跳Weave Ending。

四、接著來看另外一個從閉式舞姿跳的Weave舞步:Natural Weave。

1. Weave舞步本身一定是左轉的舞步,Natural Weave的舞步名稱表示它是要從右轉跳進來的Weave舞步,再強調一次,不是右轉的Weave(Weave一定是左轉)。為什麼?因為右轉不能Weave(原因就不解釋了)。繼續說,狐步的標準右轉舞步,當然就是Natural Turn囉,問題來了,Natural Turn 還是沒有辦法引導女士進入Weave,因為女士足跟轉結束之後,右腳是前進走在男士的內側位置上(別忘了Weave舞步的編織特色–要走舞伴外側才是Weave),怎麼辦?

2. 女士的位置是男士決定的,因此男士需要有所改變:Natural Turn 的第三步,要從正常結束在交叉平衡的身體位置上,改變成結束在側引導的身體位置上,以利引導女士第四步可以走在舞伴外側的位置上。因此,男士第三步的步位要改變成:RF Back Right Side Leading,接著就可以從第四步開始跳標準的Weading Ending舞步了(總共七步),拍子是:SQQQQQQ。從舞步表中大家有看到出現了Weave的拍子與升降(腳法)特色嗎?!嚴格說,雖然後六步是和標準Weave一樣的拍子與升降,但不同的地方在:它其實只跳了Weave Ending四?,前三步的右轉動作,是在調整舞步與身體位置 - 把右轉步轉換成左轉步,這就是Natural Weave。

3. Natural Weave 因為從右轉跳進來,所以在進入Weave Ending之前,男士會出現一個美麗的身體線條轉換(因為右轉第二步的頭自然會在右邊,但是第三步右腳後退側引導時的頭會自然的換到左邊),所以這個舞步的男士身體線條很漂亮。另外,Natural Weave 前三步的標準轉度是1/4,但是男士可以根據前接舞步的方位,而調整加大Natural Weave前三步的轉度,最多可以轉到1/2。因此,不論是從面對斜牆壁、舞程線或是斜中央,都可以跳Natural Weave。

4. Natural Weave 也可以從PP跳,差別就只在女士沒有足跟轉。為什麼從閉式舞姿位置上跳的時候,男士必須引導女士跳足跟轉?答案是:因為第三步結束在腳打開的位置上(Open Turn),所以如果不跳足跟轉,女士會很難跟隨。以前解釋過了 ……

五、介紹完了兩個從閉式舞姿位置跳的Weave舞步,接下來就要談從PP跳的Weave了。先來看華爾滋裡的Whisk followed by Weave:

1. 從前面的說明中我們可以知道,不管是從閉式或是PP位置上跳Weave,有三件事情是不可以改變的:

1). 舞步的?位(Foot Position)要有編織的現象。

2). 拍子是(狐步):QQQQQQ

3). 升降(狐步):Rise e/o 1, Up on 2-6, Lower e/o 6

2. 那在華爾滋裡的Weave呢?因為華爾滋裡的Weave基本上是從狐步借過來用的,所以當然就要遷就華爾滋的基本原則與跳法。因此,維持編織步的現象,拍子變成123456,升降當然也要變成華爾滋的標準升降。所以結果是,在華爾滋裡的Weave舞步就不會再有:在腳尖上漫步的現象了,它作正常的華爾滋擺盪!

3. Whisk在華爾滋裡通常是右轉,想把Weave接在Whisk的後面,對舞蹈技術有研究的人馬上就會知道:嗯,這有一點困難!為什麼?因為右轉舞步通常是結束在下面要往斜牆壁(或是舞程線)移動的方位上,要在PP位置上往這個方向移動,並引導女士左轉,這是不容易的。因此,舞步是否好跳的關鍵就在:Whisk是結束在什麼方位上?所以,為了讓這個舞步好跳些,Whisk followed by Weave舞步裡的Whisk是一個特別的Whisk,叫作:Corner Whisk,也就是女士不轉而男士轉的Whisk,也是Whisk舞步裡唯一男士左轉的Whisk。為什麼要把Weave接在這種Whisk的後面呢?因為:我們希望能容易的往斜中央移動,而Corner Whisk就是結束在這樣的方位上。

4. Corner Whisk是在角落跳的Whisk,它會結束在男士面對新舞程線的斜牆壁,而女士面對著新舞程線的斜中央的方位上(1/4PP的位置),下一步該往兩人的中間移動(往新舞程線移動)。把這個舞步拿來沿著舞程線跳,就會變成結束在男士面對斜中央、女士面對逆斜中央的方位上,下一步該往中央跳。還記得Weave是左轉舞步嗎?左轉舞步的最佳方位是往斜中央移動,而現在男士就面對著斜中央(Whisk位置),所以形成後接Weave的有利位置。然後呢?

1). 從Whisk位置往前移動,男女都要往兩個人的中間移動(往中央移動),因此第一步男女都該是:fwd and across in CBMP and PP。(舞步表中女士第四步應該更正為:LF fwd and across in CBMP and PP)

2). 因為是往中央移動而後面要引導女士左轉回閉式舞姿,因此男士在第四步落腳的時候就要先轉1/8(1/8 between 3-4, body turn less;就是右腳尖內扣的動作),第五步左腳往前,身體左轉回正以引導女士回到閉式舞姿(Facing Center),然後第6,7?正常轉1/4+1/8(1/4 between 5-6, 1/8 between 6-7),第六?的後半拍結束在背對斜中央的方位上(右腳重心)。最後三步(7-9)往斜中央方向移動,跳標準的Outside Change,就完成了這個舞步。

3). 女士第四?從Whisk位置上往前跳,第五步順著第四?左腳腳尖方向繼續移動過程中,被男士拉住左轉,於是左轉1/4(1/4 between 4-5)結束在背對斜中央的方位上(此時男士面對著中央,女士背對著斜中央,離正常閉式舞姿女士還差1/8的角度)。接著第六?男士前進轉1/4+1/8,女士後退轉1/2(1/2 between 5-6, body turn less),女士多轉1/8,結束在女士左腳指向斜中央的方位上,完成擺盪。第7-9步則跟隨男士跳標準的Outside Change舞步。

4). 華爾滋的Whisk followed by Weave舞步共包含了三個擺盪,第1-3?是Corner Whisk舞步,第4-6?是從Whisk位置上跳的左轉步,第7-9?則是Outside Change舞步。所以舞步的技術關鍵是在第4-6步,在這三步裡,男士轉了1/2、女士轉了3/4,兩人從PP位置回到閉式位置,轉度大、動作多,因此比較困難。

5). 在第4-6步的大幅度轉動過程中,有一件事情要特別提醒一下。它是逆轉(男士前進右腳左轉),因此和順轉的身體位置與轉動的時間是完全不一樣的。第四步是在交叉平衡的身體位置上(變換身體位置),第五步才開始左轉(已經在腳尖上了),主要是轉在第六步的時間裡(第5步的後半拍到第6步的後半拍;轉在第五步的腳上)。因此男士的CBM_T是發生在第五步上,不是第四步,所有從PP跳進來的Weave都是這樣。

6). 有沒有發現奇怪的地方:第五步結束時男女並沒有回到正常的閉式舞姿(女士還差1/8的轉度)?這是因為女士第4-5步只轉了1/4。筆者認為這裡還有一個跳法,就是女士3/8 between 4-5(比標準舞步多轉1/8),然後3/8 between 5-6(比標準舞步少轉1/8)。這兩種轉法決定於男士的引導能力,男士正常跳,可能就會跳成標準舞步,如果男士第五步:慢一點、小?一點(在第四步的重心腳上停久一點),使得女士在第四步的左腳重心上有多一點的時間,女士就可以轉多一點到3/8。這樣跳的好處是,第六步女士不用轉到1/2,平衡會容易一點。如果這樣跳,那女士第五步的步位就應該會變成斜後退(RF Diag. Back),結束在背對中央的方位上,男女回到正常的閉式舞姿位置。-----(未完待續)-----

六、再來看Open Impetus Turn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舞步:

1. 狐步與華爾茲都有這個舞步,但因為擺盪方式的不同,所以狐步比華爾茲會多一步,我們僅以狐步裡的Open Impetus Turn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來作說明。另外提醒一下,Whisk是結束在1/4PP的位置上,而Open Impetus Turn是結束在1/8PP位置上的!

2. 從Open Impetus Turn後面接Weave舞步,會不會像前面Whisk般也有舞池運用(移動方向)的問題?答案是當然不會。因為Open Impetus Turn是結束在男士指向斜中央的PP位置上,後面往斜中央移動,接Weave左轉步,搭配得天衣無縫。所以跟前面說的Whisk followed by Weave舞步就會有點像,後面繼續說(重點放在第4-6步)。

1). 對比Whisk followed by Weave舞步,現在因為第三步是結束在1/8PP位置上,後面是往斜中央移動(往男士的腳尖方向移動)。因此,第四步的步位是男士fwd in CBMP and PP,而女士則是fwd and across in CBMP and PP。

2). 現在男士因為腳尖朝著斜中央,往斜中央移動,因此第四步不轉,第五步開始跳六步的Weave(繼續前進),第6,7步的時間內正常轉1/4+1/8(轉在第5,6?的腳上;結束在背對舞程線的方位上),後面繼續往舞程線移動,並轉往斜牆壁結束。

3). 女士第四步跟隨男士往斜中央移動,左腳fwd and across in CBMP and PP(腳尖朝向中央),第五步開始跟隨男士跳六步的Weave。我們已經知道後四步是Weave Ending,並不複雜,所以重點在第5,6步。男士第5步身體左轉回正,引導女士左轉回閉式舞姿(舞步表裡的Start to turn L on 5應該是錯的,該改成body turn to L on 5),第5-6?在左腳上轉1/4(Backing DW),第6-7?在右腳上Swivel轉1/8(Backing LOD)。女士第五步繼續往斜中央擺盪過程中,被男士拉住左轉(3/8 between 4-5),結束在右腳向側稍後,男士面對斜中央、女士背對斜中央的方位上。然後第六步女士內圈轉3/8(男士轉1/4 + 1/8),結束在左腳向側稍前、指向舞程線的方位上。

4). 因此Open Impetus Turn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和Whisk followed by Weave的主要不同就是:前者第四步男士往斜中央移動,而後者往中央移動;第六步轉完之後,前者往舞程線移動,而後者往斜中央移動。加上起始PP位置的不同,造成了前者女士4-6步是以1/4 + 1/2作轉動,而後者是以3/8+3/8來完成轉動。

3. 雖然說Weave舞步該是在腳尖上漫步,但是當男士在第七步左腳後退的時候,左腳跟很容易就會自然落下(如果想要穩一點、步子稍大一點),因此,第七步的腳法如果跳TH也是可以的(請注意,沒有下降,只是腳跟碰觸到地板)。

七、最後來談Quick Natural Weave from PP舞步(這個舞步又可稱作Running Weave):

1. 前面說了Natural Weave舞步可以從閉式舞姿跳進來,也可以從PP位置跳進來,因此對想從右轉進入Weave舞步來說,其實完全沒有Quick Natural Weave from PP舞步的實際需要。經筆者查證,這個舞步也沒有出現在ISTD, UKA等協會的舞步技術書籍裡,所以筆者認為這個舞步是IDTA自己加上去的。另外,這個舞步的拍子是:SQ+QSQQ,從拍子上就可以看出來,它根本就沒有Weave的特色,當然它也不是Weave的升降(前面提到的三個Weave的特色,它除了編織的步位之外,其餘都沒有)。因此它沒有Weave的獨特風味,它就只是:Quick Open Natural Turn from PP(SQ+Q)和 Feather Finish(SQQ)的組合舞步而已。

2. 既然是Quick Open Natural Turn from PP(SQ+Q)和 Feather Finish(SQQ)的組合舞步,解釋起來就方便多了(摩術天地裡已經談過:Passing Natural Turn, Quick Open Reverse Turn)。最後三步是Feather Finish(狐步Reverse Turn的後三步)大家都很熟,這裡就先不談,現在我們把重點放在前四步Quick Open Natural Turn from PP(SQ+Q)。從技術的角度看,前面這四步其實也很簡單,它就是Passing Natural Turn後面再加一步,如此而已。硬要說它有什麼困難,那就是:舞步的速度變化(第1步2拍;第2,3步半拍;第4步1拍),四?有三種速度,所以在舞步速度的控制上要特別注意。

3. 好,既然把Passing Natural Turn拿出來參照,就說一下Quick Open Natural Turn from PP的前四步和Passing Natural Turn的不同。

1). Passing Natural Turn 本來就是狐步的標準舞步,後來被IDTA拿到華爾茲裡去用,但在2011年版卻又把它拿掉了。它在狐步裡是包含在一個組合步之中:Open Telemark, Passing Natural Turn, Outside Swivel, Feather Ending。

2). Quick Natural Weave from PP的後三步既然是Feather Finish,那就是左轉舞步,因此,Quick Natural Weave from PP的前四步(Quick Open Natural Turn from PP),它必須要結束在往斜中央(或是往舞程線)移動的方向上,才方便銜接左轉舞步。而正常的Passing Natural Turn 跳完之後,後面要接右轉舞步,所以是結束在往斜牆壁(或是舞程線)移動的方向上。因為後接舞步的不同,於是就決定了它兩在轉度上的差異。Passing Natural Turn要轉1/2(或3/8),而Quick Open Natural Turn from PP的前三步只轉1/4(或3/8)。

3). 因為轉度大小的不同需求,使得這兩個舞步在舞步表中技術細節的不同,為了節省篇福,這裡就不作細步解釋了。然後Quick Open Natural Turn from PP只是把Passing Natural Turn第2,3步的速度加快,並在後面多加一步:LF back in CBMP(女士RF fwd in CBMP OP)。為什麼要多加一步?因為狐步必須要結束在正面擺盪的位置上,如果不多加一步,後面跳的就是Outside Change,結束在左腳向側的位置上,就變成華爾滋的舞步形態了。那為什麼要把2,3步的速度加快?因為如果不加快,那多加的一步就沒有辦法合理的放入音樂小節的段落時間內(SQ+Q 四拍;SQQ四拍)。那為什麼要快在第2,3?,而不加在其它的?子上?因為這兩?是擺盪在空中的步子,加快比較容易,也符合驅動擺盪的物理效應。有趣吧!

4). 當然Quick Open Natural Turn from PP這個舞步也可以多轉,例如把它接在Open Impetus Turn的後面,這時就要轉1/2或是3/8,才好銜接Feather Finish舞步。這個時候的Quick Open Natural Turn from PP的前三步就和Passing Natural Turn幾乎一樣了(當然因為這四步連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擺盪SQ+Q,所以和三步擺盪還是不太一樣的)。

4. Quick Natural Weave from PP舞步(SQ+Q SQQ)真的就可以看成是Quick Open Reverse Turn舞步(SQ+Q QQ)的右轉PP版本,意思是,它當然也可以從閉式舞姿跳進來。而左右轉的不同,使得右轉舞步必須再多加一?,才能結束在正常的狐步位置上。再把四拍一小節的狐步拍子搭配上去之後,Quick Natural Weave from PP的最後三步就變成了Feather Finish(左轉的Quick Open Reverse Turn最後兩?是Hover Feather)。所以筆者認為,Quick Natural Weave from PP的名稱並不符實,改成Quick Open Natural Turn from PP或Quick Open Natural Turn from PP cont. with Feather Finish都比原來好。因為它的特色是在速度的變化,而不是:右轉的Weave(還記得Weave只能是左轉嗎?),更不是比較快的Weave(還記得Weave是用相同的速度在腳尖上Weave滑過嗎?)!

八、五個舞步終於說完了,下面要談最後兩個問題。

1. 前面說了,Open Impetus Turn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舞步在狐步和華爾茲裡都有,而且華爾茲的Weave舞步都是從狐步借來的。但是為什麼這個舞步在Waltz裡沒有Sway,而狐步卻有Sway呢?

1). 別忘了,雖然是同樣的步子,但用在不同的舞科中,就必須要有各舞科的特色。Waltz的特色是側擺盪,所以理想的Waltz舞步應該是由一個一個向側的擺盪所組成的。而這個舞步在華爾茲裡包含了兩個擺盪,一個往斜中央移動 (前三步;擺盪結束落腳跟),另一個往LOD移動(後三步;Outside Change)。每個擺盪的過程中都沒有改變移動方向,也都是結束在開腳向側的位置上,所以不需要Sway來平衡身體(煞車)。雖然兩個擺盪的銜接處改變了方向,但是前一個擺盪結束時已經落腳跟平衡了往斜中央移動中的身體(注意:要swivel轉完3-4步的1/8,停在右腳重心上,此時背對舞程線),所以也就沒有過彎平衡的問題。

2). 同裡,這個舞步用在狐步裡,那就一定有狐步飄逸漂浮的味道,尤其是Weave舞步最特別的:在腳尖上漫步的特色。所以整個步子除了第一步(驅動)與最後一步(結束)外,都是Toe。都是Toe的意思就代表它是一個連續的移動(不像Waltz是兩個獨立的擺盪),而這個連續的移動是從往斜中央到往LOD再到往斜壁的方向,因為要過兩個彎,所以自然需要往圓心的方向Sway才能平衡(第3,4步往左Sway;第6,7步往右Sway)。簡單說就是:Weave這六步是一個連續的舞步動作,它已經不是正常擺盪的舞步了,因為有平衡的需要,所以它有傾斜!

2. 狐步的Quick Open Reverse Turn舞步和Weave舞步(Basic Weave;也就是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的第5-10步啦)有何不同?(這個問題筆者在舞世界192期摩術天地中已經說過了 – Quick Open Reverse Turn舞步的技術問題探討,因為很重要,這裡再一次作簡單說明)

1). 比較兩個舞步的舞步表,除了拍子和轉度(方位)不一樣之外,其它幾乎完全一樣。兩個舞步都是六步,都結束在男士面對斜牆壁的方位上,但是因為Weave是從往逆舞程線的斜中央開始跳,而Quick Open Reverse Turn是從往斜中央開始跳,兩者在開始的方位上差了1/4的角度,所以中間的轉度當然會不一樣。而轉度是可以視移動方向來適當調整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1-4 Reverse Wave followed by Weave放在角落上跳,則它的第五步(Weave的第一步)就會朝向斜中央跳,這時就會得到一個結果:兩個舞步除了拍子不一樣之外(一個是SQ+QQQ,一個是QQQQQQ),其它都一樣!

2). 這裡告訴了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拍子”是決定舞步風味的重要因素。沒錯,Quick Open Reverse Turn和Weave這兩個標準舞步的基本跳法完全一樣,就只是因為它們的拍子安排不同,所以造成兩個舞步展現出來的風味完全不一樣(音樂性就改變了)。拍子不一樣,感覺就變了,舞步名稱當然也得跟著變。原因其實很簡單,拍子代表舞步的速度變化,速度一旦改變,舞步的風味就變了,音樂不就是這樣嗎(在音樂中這就是節奏Tempo與韻律Rhythm的改變)?兩個舞步的不同,簡單說就是:Weave的特色是展現在腳尖上的等速移動,而Quick Open Reverse Turn的特色則是在呈現舞步速度上的變化。有趣吧!

3). 同理,Quick Open Reverse Turn舞步的後三步,不能因為它只在腳尖上,就認為是Weave Action,上面已經說了,真正決定舞步風味跳法的關鍵重點是:拍子。狐步的 Quick Open Reverse Turn舞步,我們可以把前四步看成是一個組合(SQ+Q),然後後兩步看作是Hover Feather,用這樣的心態來跳Quick Open Reverse Turn,筆者認為會比較接近Quick Open Reverse Turn舞步的原始風味。問個問題:一樣的舞步如果把拍子跳成S+QQQQ,那這個舞步應該怎麼稱呼?從前面的分析結果我們該知道,這時就絕對不會是Quick Open Reverse Turn了,所以答案是:Weave(有看到後面連續四個Q的Weave Ending嗎?)。

九、結論

1. 因為篇幅的限制,所以這裡省略了一個最困難的Weave舞步:Open Telemark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它之所以困難是因為Weave該要從斜中央跳進來,而Open Telemark是結束在男士左腳指向斜牆壁的PP方位上。因此為了要銜接Weave舞步,Open Telemark的結束步位必須要調整改變,這也發生在Open Telemark followed by Wing的情形,筆者在舞世界第195期摩術天地:Wing 舞步的技術問題探討,文章中解釋過了,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前往參考。另外,為什麼在華爾茲裡沒有Open Telemark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它可不可以拿到華爾茲裡去跳?答案是:當然可以。那為什麼沒有?本篇內容中已經說了,Weave本來就不是Waltz的舞步(華爾滋的味道比較淡),既然是從狐步借過來用,那現在已經有三個舞步了(Weave in Waltz Time, Whisk followed by Weave, Open Impetus Turn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這個比較難跳的就不要硬塞進來了吧!那如果把Weave接在正常的標準Whisk之後可以嗎?當然也可以,只不過會發生和Open Telemark followed by Weave from PP一樣的困難,也會需要相同的應變技術。

2. IDTA標準舞步裡的Weave舞步共有九個,表面上看起來Weave舞步好像很複雜,其實它滿單純的。看到的這些不同舞步與變化,其實只是因為:起跳握持位置的不同(閉式或PP)、前接舞步的改變、從左轉或是右轉跳進來,這樣的差異而已。不管怎麼變化,其核心的特色就是:在腳尖上漫步的那六步Weave動作,而且拍子是QQQQQQ。要記住:Weave因為沒有正常擺盪的形式,因此它只在狐步裡特殊存在著(跳法獨特),華爾滋只是把它的舞步形式拿來用而已,並不具有真正的Weave特色(意思是在華爾滋裡的Weave就是用華爾茲的標準跳法,沒有特別)。重點是:雖然這個在狐步裡的Weave動作並不困難,但是要把它的味道跳出來也並不容易,腳上的基本功夫很重要,需要多加揣摩與練習。

3. Weave舞步跳起來如果有困難,通常是在從PP位置跳進來的時候,困難也並不在Weave本身的動作上,而是發生在跳進Weave Ending之前的三步。這三步因為男士要引導女士從PP位置轉回閉式舞姿並繼續左轉準備進入舞伴外側,所以女士的轉度比較大、身體位置變化也比較多,因此,在引導與跟隨上會有一點難度。關鍵通常發生在第二步:男士必須配合著女士的前進移動,作身體左轉的引導動作(PP轉回閉式);另外,時間要比女士慢(男士在內圈)、步子不能太大。如此才能引導女士有足夠的時間在第二步轉回到閉式舞姿的身體位置上。對男士來說,從PP跳的Weave舞步其實就只是前面多了一?驅動?(慢拍),從第二?開始,就是接近標準的Weave舞步,拍子是:S QQQQQQ(有看到連續六個快拍嗎?),感覺就差不多是這樣。會困難與複雜是因為:第一?到第二?要把女士引導回閉式舞姿,然後繼續左轉。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這些舞步,就會簡單清晰很多,所有的問題都要回朔到最原始的Weave動作上!

4. Weave因為不是正常的擺盪跳法(一般不會有六步一個擺盪的跳法),因此比較不會受到升降擺盪或拍子的限制,所以:第2,3步是可以視需要重複跳的。例如:標準的Weave是六步六拍,不滿狐步的兩個小節,我們可以把2,3步跳兩次,來補滿兩個小節的音樂時間。此外,Weave舞步因為跳法並不特別複雜,因此女士的問題,就不特別拿出來談了。

---(全文完)---